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凡三十九条)
《近思录》 作者:朱熹、吕祖谦
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
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之心,不
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虽
不进而志动者,不能安其常也。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传》曰:人相亲比,必有其道,
苟非其道,则有悔咎。故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
元,谓有君长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正道。上之比下,必有此三者,
下之从上,必求此三者,则无咎也。
《履》之初九曰:“素履,往无咎。”《传》曰:夫人不能自安于贫贱之素,
则其进也,乃贪躁而动,求去乎贫贱耳,非欲有为也。既得其进,骄溢必矣,故
往则有咎。贤者则安履其素,其处也乐,其进也将有为也,故得其进则有为而无
不善。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乎?
大人于否之时,守其正节,不杂乱于小人之群类,身虽否而道之亨也,故曰:
“大人否亨。”不以道而身亨,乃道否也。
人之所随,得正则远邪,从非则失是,无两从之理。《随》之六二,苟系初,
则失五矣,故《象》曰:“弗兼与也。”所以戒人从正,当专一也。
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故曰:“贲其趾,舍车而徒。”
《蛊》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
则也。”《传》曰:士之自高尚,亦非一道:有怀抱道德,不偶于时,而高洁自
守者;有知止足之道、退而自保者;有量能度分、安于不求知者;有清介自守、
不屑天下之事独洁其身者。所处虽有得失小大之殊,皆自高尚其事者也。《象》
所谓“志可则”者,进退合道者也。
遁者,阴之始长,君子知微,固当深戒。而圣人之意,未便遽已也,故有
“与时行”,“小利贞”之教。圣贤之于天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其乱而
不救,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艰彼之进,图其暂安。苟得为之,孔、
孟之所屑为也,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
《明夷》初九,事未显而处甚艰,非见几之明不能也。如是,则世俗孰不疑
怪?然君子不以世俗之见怪而迟疑其行也。若俟众人尽识,则伤已及而不能去已。
《晋》之初六,在下而始进,岂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见信,则当安中自
守,雍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以失其守,则悻悻以
伤于义矣。故曰:“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然圣人又恐后之人不
达宽裕之义,居位者废职失守以为裕,故特云初六裕则无咎者,始进未受命当职
任故也。若有官守,不信于上而失其职,一日不可居也。然事非一概,久速唯时,
亦容有为之兆者。
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者也;合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故贤者顺理而安
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
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苟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难,
陨获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
寒士之妻,弱国之臣,各安其正而已。苟择势而从,则恶之大者,不容于世
矣。
《井》之九三,渫治而不见食,乃人有才智而不见用,以不得行为忧恻也。
盖刚而不中,故切于施为,异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者矣。
《革》之六二,中正则无偏蔽,文明则尽事理,应上则得权势,体顺则无违
悖,时可矣,位得矣,才足矣,处革之至善者也。必待上下之信,故巳日乃革之
也。如二之才德,当进行其道,则吉而无咎也;不进,则失可为之时,为有咎也。
《鼎》之有实,乃人之有才业也,当慎所趋向。不慎所往,则亦陷于非义。
故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士之处高位,则有拯而无随;在下位,则有当拯,有当随,有拯之不得而后
随。
君子思不出其位。位者,所处之分也。万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止而安。
若当行而止,当速而久,或过或不及,皆出其位也,况逾分非据乎?
人之止,难于久终,故节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终,事或废于久,人之所同患
也。《艮》之上九,敦厚于终,止道之至善也,故曰:“敦艮,吉。”
《中孚》之初九曰:“虞吉。”《象》曰:“志未变也。”《传》曰:当信
之始,志未有所从,而虞度所信,则得其正,是以吉也。志有所从,则是变动,
虞之不得其正矣。
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义,如言“求之有道,得
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知命之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若贤者则求之以道,
得之以义,不必言命。
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有人遇一事,则
心心念念不肯舍,毕竟何益?若不会处置了放下,便是无义无命也。
门人有居太学而欲归应乡举者,问其故,曰:“蔡人鲜习《戴记》,决科之
利也。”先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矣。夫子贡之高识,曷尝
规规于货利哉?特于丰约之间,不能无留情耳。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
多见其不信道也,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后可与
语也。”
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于所不安也;何止一日,
须臾不能。如曾子易箦,须要如此乃安。人不能若此者,只为不见实理。实理者,
实见得是,实见得非。凡实理得之于心自别,若耳闻口道者,心实不见,若见得,
必不肯安于所不安。人之一身,尽有所不肯为,及至他事又不然。若士者,虽杀
之使为穿窬,必不为,其他事未必然。至如执卷者,莫不知说礼义。又如王公大
人,皆能言轩冕外物,及其临利害,则不知就义理,却就富贵。如此者,只是说
得,不实见。及其蹈水火,则人皆避之,是实见得,须是有“见不善如探汤”之
心,则自然别。昔曾经伤于虎者,他人语虎,则虽三尺童子,皆知虎之可畏,终
不似曾经伤者,神色慑惧,至诚畏之,是实见得也。得之于心,是谓有德,不待
勉强;然学者则须勉强。古人有捐躯陨命者,若不实见得,则乌能如此?须是实
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故有杀身成仁,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孟子辨舜、跖之分,只在义利之间。言间者,谓相去不甚远,所争毫末尔。
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才出义,便以利言也。只那计较,便是为有利害。若
无利害,何用计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
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
大凡儒者,未敢望深造于道,且只得所存正,分别善恶,识廉耻,如此等人
多,亦须渐好。
赵景平问:“‘子罕言利’,所谓利者,何利?”曰:“不独财利之利,凡
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
处便为利。如释氏之学,皆本于利,故便不是。”
问:“邢七久从先生,想都无知识,后来极狼狈。”先生曰:“谓之全无知
则不可,只是义理不能胜利欲之心,便至如此也。”
谢湜自蜀之京师,过洛而见程子。子曰:“尔将何之?”曰:“将试教官。”
子弗答。湜曰:“何如?”子曰:“吾尝买婢,欲试之,其母怒而弗许,曰:
‘吾女非可试者也。’今尔求为人师而试之,必为此媪笑也。”湜遂不行。
先生在讲筵,不曾请俸。诸公遂牒户部,问不支俸钱。户部索前任历子,先
生云:“某起自草莱,无前任历子。”(旧例:初入京官时,用下状,出给料钱
历。先生不请,其意谓朝廷起我,便当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也。)遂令户部自为
出券历。又不为妻求封。范纯甫问其故,先生曰:“某当时起自草莱,三辞,然
后受命,岂有今日乃为妻求封之理。”问,“今人陈乞恩例,义当然否?人皆以
为本分,不为害。”先生曰:“只为而今士大夫道得个乞字惯,却动不动又是乞
也。”因问:“陈乞封父祖如何?”先生曰:“此事体又别。”再三请益,但云:
“其说甚长,待别时说。”
汉策贤良,犹是人举之,如公孙弘者,犹强起之,乃就对。至如后世贤良,
乃自求举尔。若果有曰我心只望廷对,欲直言天下事,则亦可尚已。若志富贵,
则得志便骄纵,失志则便放旷与悲愁而已。
伊川先生曰:人多说某不教人习举业,某何尝不教人习举业也。人若不习举
业而望及第,却是责天理而不修人事。但举业既可以及第即已,若更去上面尽力
求必得之道,是惑也。
问:“家贫亲老,应举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可以免此?”伊川先生
曰:“此只是志不胜气,若志胜,自无此累。家贫亲老,须用禄仕,然得之不得
为有命。”曰:“在己固可,为亲奈何?”曰:“为己为亲,也只是一事。若不
得,其如命何?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人苟不知命,见患难必避,
遇得丧必动,见利必趋,其何以为君子?”
或谓科举事业夺人之功,是不然。且一月之中,十日为举业,馀日足可为学。
然人不志此,必志于彼。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横渠先生曰:世禄之荣,王者所以录有功,尊有德,爱之厚之,示恩遇之不
穷也。为人后者,所宜乐职劝功,以服勤事任;长廉远利,以似述世风。而近代
公卿子孙,方且下比布衣,工声病,售有司,不知求仕非义,而反羞循理为无能;
不知荫袭为荣,而反以虚名为善继,诚何心哉!
不资其力而利其有,则能忘人之势。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
安之。须是诚知义理之乐于利欲也,乃能。
天下事,大患只是畏人非笑。不养车马,食粗衣恶,居贫贱,皆恐人非笑。
不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亦不恤,
惟义所在。
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之心,不
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虽
不进而志动者,不能安其常也。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传》曰:人相亲比,必有其道,
苟非其道,则有悔咎。故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
元,谓有君长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正道。上之比下,必有此三者,
下之从上,必求此三者,则无咎也。
《履》之初九曰:“素履,往无咎。”《传》曰:夫人不能自安于贫贱之素,
则其进也,乃贪躁而动,求去乎贫贱耳,非欲有为也。既得其进,骄溢必矣,故
往则有咎。贤者则安履其素,其处也乐,其进也将有为也,故得其进则有为而无
不善。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乎?
大人于否之时,守其正节,不杂乱于小人之群类,身虽否而道之亨也,故曰:
“大人否亨。”不以道而身亨,乃道否也。
人之所随,得正则远邪,从非则失是,无两从之理。《随》之六二,苟系初,
则失五矣,故《象》曰:“弗兼与也。”所以戒人从正,当专一也。
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故曰:“贲其趾,舍车而徒。”
《蛊》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
则也。”《传》曰:士之自高尚,亦非一道:有怀抱道德,不偶于时,而高洁自
守者;有知止足之道、退而自保者;有量能度分、安于不求知者;有清介自守、
不屑天下之事独洁其身者。所处虽有得失小大之殊,皆自高尚其事者也。《象》
所谓“志可则”者,进退合道者也。
遁者,阴之始长,君子知微,固当深戒。而圣人之意,未便遽已也,故有
“与时行”,“小利贞”之教。圣贤之于天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其乱而
不救,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艰彼之进,图其暂安。苟得为之,孔、
孟之所屑为也,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
《明夷》初九,事未显而处甚艰,非见几之明不能也。如是,则世俗孰不疑
怪?然君子不以世俗之见怪而迟疑其行也。若俟众人尽识,则伤已及而不能去已。
《晋》之初六,在下而始进,岂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见信,则当安中自
守,雍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以失其守,则悻悻以
伤于义矣。故曰:“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然圣人又恐后之人不
达宽裕之义,居位者废职失守以为裕,故特云初六裕则无咎者,始进未受命当职
任故也。若有官守,不信于上而失其职,一日不可居也。然事非一概,久速唯时,
亦容有为之兆者。
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者也;合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故贤者顺理而安
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
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苟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难,
陨获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
寒士之妻,弱国之臣,各安其正而已。苟择势而从,则恶之大者,不容于世
矣。
《井》之九三,渫治而不见食,乃人有才智而不见用,以不得行为忧恻也。
盖刚而不中,故切于施为,异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者矣。
《革》之六二,中正则无偏蔽,文明则尽事理,应上则得权势,体顺则无违
悖,时可矣,位得矣,才足矣,处革之至善者也。必待上下之信,故巳日乃革之
也。如二之才德,当进行其道,则吉而无咎也;不进,则失可为之时,为有咎也。
《鼎》之有实,乃人之有才业也,当慎所趋向。不慎所往,则亦陷于非义。
故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士之处高位,则有拯而无随;在下位,则有当拯,有当随,有拯之不得而后
随。
君子思不出其位。位者,所处之分也。万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止而安。
若当行而止,当速而久,或过或不及,皆出其位也,况逾分非据乎?
人之止,难于久终,故节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终,事或废于久,人之所同患
也。《艮》之上九,敦厚于终,止道之至善也,故曰:“敦艮,吉。”
《中孚》之初九曰:“虞吉。”《象》曰:“志未变也。”《传》曰:当信
之始,志未有所从,而虞度所信,则得其正,是以吉也。志有所从,则是变动,
虞之不得其正矣。
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义,如言“求之有道,得
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知命之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若贤者则求之以道,
得之以义,不必言命。
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有人遇一事,则
心心念念不肯舍,毕竟何益?若不会处置了放下,便是无义无命也。
门人有居太学而欲归应乡举者,问其故,曰:“蔡人鲜习《戴记》,决科之
利也。”先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矣。夫子贡之高识,曷尝
规规于货利哉?特于丰约之间,不能无留情耳。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
多见其不信道也,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后可与
语也。”
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于所不安也;何止一日,
须臾不能。如曾子易箦,须要如此乃安。人不能若此者,只为不见实理。实理者,
实见得是,实见得非。凡实理得之于心自别,若耳闻口道者,心实不见,若见得,
必不肯安于所不安。人之一身,尽有所不肯为,及至他事又不然。若士者,虽杀
之使为穿窬,必不为,其他事未必然。至如执卷者,莫不知说礼义。又如王公大
人,皆能言轩冕外物,及其临利害,则不知就义理,却就富贵。如此者,只是说
得,不实见。及其蹈水火,则人皆避之,是实见得,须是有“见不善如探汤”之
心,则自然别。昔曾经伤于虎者,他人语虎,则虽三尺童子,皆知虎之可畏,终
不似曾经伤者,神色慑惧,至诚畏之,是实见得也。得之于心,是谓有德,不待
勉强;然学者则须勉强。古人有捐躯陨命者,若不实见得,则乌能如此?须是实
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故有杀身成仁,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孟子辨舜、跖之分,只在义利之间。言间者,谓相去不甚远,所争毫末尔。
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才出义,便以利言也。只那计较,便是为有利害。若
无利害,何用计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
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
大凡儒者,未敢望深造于道,且只得所存正,分别善恶,识廉耻,如此等人
多,亦须渐好。
赵景平问:“‘子罕言利’,所谓利者,何利?”曰:“不独财利之利,凡
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
处便为利。如释氏之学,皆本于利,故便不是。”
问:“邢七久从先生,想都无知识,后来极狼狈。”先生曰:“谓之全无知
则不可,只是义理不能胜利欲之心,便至如此也。”
谢湜自蜀之京师,过洛而见程子。子曰:“尔将何之?”曰:“将试教官。”
子弗答。湜曰:“何如?”子曰:“吾尝买婢,欲试之,其母怒而弗许,曰:
‘吾女非可试者也。’今尔求为人师而试之,必为此媪笑也。”湜遂不行。
先生在讲筵,不曾请俸。诸公遂牒户部,问不支俸钱。户部索前任历子,先
生云:“某起自草莱,无前任历子。”(旧例:初入京官时,用下状,出给料钱
历。先生不请,其意谓朝廷起我,便当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也。)遂令户部自为
出券历。又不为妻求封。范纯甫问其故,先生曰:“某当时起自草莱,三辞,然
后受命,岂有今日乃为妻求封之理。”问,“今人陈乞恩例,义当然否?人皆以
为本分,不为害。”先生曰:“只为而今士大夫道得个乞字惯,却动不动又是乞
也。”因问:“陈乞封父祖如何?”先生曰:“此事体又别。”再三请益,但云:
“其说甚长,待别时说。”
汉策贤良,犹是人举之,如公孙弘者,犹强起之,乃就对。至如后世贤良,
乃自求举尔。若果有曰我心只望廷对,欲直言天下事,则亦可尚已。若志富贵,
则得志便骄纵,失志则便放旷与悲愁而已。
伊川先生曰:人多说某不教人习举业,某何尝不教人习举业也。人若不习举
业而望及第,却是责天理而不修人事。但举业既可以及第即已,若更去上面尽力
求必得之道,是惑也。
问:“家贫亲老,应举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可以免此?”伊川先生
曰:“此只是志不胜气,若志胜,自无此累。家贫亲老,须用禄仕,然得之不得
为有命。”曰:“在己固可,为亲奈何?”曰:“为己为亲,也只是一事。若不
得,其如命何?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人苟不知命,见患难必避,
遇得丧必动,见利必趋,其何以为君子?”
或谓科举事业夺人之功,是不然。且一月之中,十日为举业,馀日足可为学。
然人不志此,必志于彼。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横渠先生曰:世禄之荣,王者所以录有功,尊有德,爱之厚之,示恩遇之不
穷也。为人后者,所宜乐职劝功,以服勤事任;长廉远利,以似述世风。而近代
公卿子孙,方且下比布衣,工声病,售有司,不知求仕非义,而反羞循理为无能;
不知荫袭为荣,而反以虚名为善继,诚何心哉!
不资其力而利其有,则能忘人之势。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
安之。须是诚知义理之乐于利欲也,乃能。
天下事,大患只是畏人非笑。不养车马,食粗衣恶,居贫贱,皆恐人非笑。
不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亦不恤,
惟义所在。
0
猜你喜欢:
- 《明史》 ◎诸王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
- 《汉书》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
- 《牡丹亭》 【霜天晓角】〔净引众上〕英雄出众,鼓噪红旗动。三年绣甲锦蒙茸,弹剑把雕鞍斜鞚。“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
- 《茶经》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乾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
- 《梁书》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 张惠绍,字德继,义阳人也。少有武干。齐明帝时为直阁,后出补竟陵横桑戍主。永元初,母丧归葬
- 《论衡》 【题解】 东汉时期,在“天人感应”、
- 《清史稿》 ○莫洛陈福王之鼎(费雅达)李兴元陈启泰(吴万福) 陈丹赤(马)閟叶映榴 莫洛,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呼纳赫鲁。
- 《后汉书》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
- 《三国演义》 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刘备手下投降之兵,入下邳,见关公,只说是逃回的,伏于城中为内应;却引关公出
- 《宋史》 ○吕端 毕士安(曾孙仲衍 仲游) 寇准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琦,晋兵部侍郎。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国子
- 《盐铁论》 ◎晁错第八 大夫曰:“《春秋》之法,君亲无将,将而必诛。故臣罪莫重于弑君,子罪莫重于弑父。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
- 《哈姆雷特》 第一景 宫庭内一室 "国王, 皇后, 波隆尼尔, 欧菲
- 《菜根谭》 君子宜净试冷眼,慎勿轻动刚肠。【译文】 君子
- 《水浒传》 诗曰: 幸短亏心只是贫,休生奸计害他人。 天公自有安排处,失却便宜损自身。 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兴儿孙。
- 《说唐全传》 却说樵夫用力将绳扯动,扯到半山之间,将绳扣在松枝上,把薛丁山倒挂在虚空.薛丁山叫道:"樵哥快扯我上去,因何将我吊在空中?&qu
- 《明史》 ○袁洪愈(子一鹗 谭希思) 王廷瞻 郭应聘(吴文华) 耿定向(弟定理 定力) 王樵(子肯堂) 魏时亮(陈瓒) 郝杰(
- 《淮南子》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
- 《欧阳修集》 【恩州赐契丹皇太后贺乾元节大使茶药诏〈嘉祐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卿夙将信聘,方止中涂。惟兹药录之良,加之茗品之美。特申颁赉,式
- 《傲慢与偏见》 姐妹俩商定了以后,第二天上午伊丽莎白便给母亲写了封信,请母亲当天派马车接她们.但是贝内特太太原指望女儿
- 《国语》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犠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
评论
发表评论
-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一体同观》
- 可誉而不誉,非仁也。墨子《墨子·46章 耕柱》
-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弟子《论语·雍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