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嘱品第十
《六祖坛经》 作者:不详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
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馀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
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三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
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
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
自性若正,走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
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
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
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
正对,疑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
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慳对,
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通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
共人言语,外於相离相,内於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
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即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
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
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
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
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
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
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
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汝一问一对,馀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
“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晦,以暗显明,来
去相因,成中道义。馀问,悉皆如此。”汝等於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
旨。’
师於大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
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
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
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
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馀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
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及;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於汝。
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
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
修行,不失宗旨。’
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於真,若见於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走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於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
乃知大师不久住世。
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师曰:‘吾於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
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zheng6*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
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
局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mi6*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汝等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
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
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其成净土,此名一行
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今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
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
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
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曰:‘zheng6*法眼藏,传付何人?’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
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
是为七佛。’
‘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
第二、阿难尊者
第三、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优波鞠多尊者
第五、提多迦尊者
第六、弥遮迦尊者
第七、婆须蜜多尊者
第八、佛驮难提尊者
第九、伏驮蜜多尊者
第十、胁尊者
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
第十二、马呜大士
第十三、迦毗摩罗尊者
第十四、龙树大士
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
第十六、罗睺罗多尊者
第十七、僧伽难提尊者
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鸠摩罗多尊者
第二十、阇耶多尊者
第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
第二十二、摩拏罗尊者
第二十三、鹤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师子尊者
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
第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
第二十九、慧可大师
第三十、僧璨大师
第三十一、道信大师
第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
代流传,毋令乖误。’
又问:‘此后无有难否?’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欲取吾首。听吾谶曰:“头上养亲,口
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
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於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
汝别。’
法海自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
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
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
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
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
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二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妊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疑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
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zheng6*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
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
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
室,白虹属地,林木变自,禽兽哀呜。
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缁白,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
‘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
钵而回。
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才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先
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於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
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
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中宗赐磨纳宝钵,
及才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镇宝林道场。流传坛经,以显宗
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0
猜你喜欢:
- 《南史》 ○沈炯 虞荔(弟寄) 傅縡(章华) 顾野王(萧济 ) 姚察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别史类 《汉艺文志》无史名,《战国策》、《史记》均附见於《春秋》。厥后著作渐繁,《隋志》乃分《正史》、《古史》、《霸史》诸目
- 《贞观政要》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於人,利於棺售故耳。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
- 《清史稿》 ○曹振镛 文孚 英和 王鼎 穆彰阿 潘世恩 曹振镛,字俪笙,安徽歙县人,尚书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
- 《旧唐书》 ○桓彦范 敬晖 崔玄暐 张柬之 袁恕己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祖法嗣,雍王府谘议参军、弘文馆学士。彦范慷慨俊爽,少以门
- 《白鲸》 为了使车轴转得又滑又快,就得给车轴加油;有些捕鲸人为了完全一样的目的,也对他们的小艇使用类似的办法;他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易类四 △《读易私言》·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许衡撰。衡字平仲,河内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谥文正。事迹
- 《仪礼》 少牢馈食之礼。日用丁己。筮旬有一日。筮于庙门之外。主人朝服,西面于门东。史朝服,左执筮,右抽上韇,兼与筮执之,东面受命于主人。主人曰
- 《旧五代史》 李崧,深州饶阳人。父舜卿,本州录事参军。崧幼而聪敏,十余岁为文,家人奇之。弱冠,本府署为参军。其父尝谓宗人李鏻曰:“大丑生处,形奇气
- 《旧唐书》 ○宇文融 韦坚 杨慎矜 王鉷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之玄孙也。祖节,贞观中为尚书右丞,明习法令,以干局见
- 《魏书》 ◎梁越 卢丑 张伟 梁祚 平恒 陈奇 常爽 刘献之 张吾贵 刘兰孙惠蔚 徐遵明 董徵 刁冲 卢景裕 李同
- 《宋史》 ◎礼十三(嘉礼一) ○上尊号仪 高宗内禅仪 上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仪 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
- 《容斋随笔》 ○建武中元 成都有汉《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其末云:“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案《范史》本纪,建武止三十一年,次年改为中元,直
- 《悲惨世界》 $$$$一 地下室 第二天,黄昏时刻,冉阿让去敲吉诺曼家的大门.迎
- 《幻灭》 一个年轻姑娘结了婚,肉体上和精神上少不得有一番巨大的变动;倘是中产阶级,攀了一门小康的亲事,她还得研究
- 《元史》 ◎百官八 元之官制,其大要具见于前,自元统、至元以来,颇有沿革增损之异。至正兵兴,四郊多垒,中书、枢密,俱有分省、分院;而行中
- 《上尉的女儿》 狮子本性凶残,但那时吃饱了. "干吗你钻进我巢穴里来了?
- 《北齐书》 ◎文宣四王 太原王绍德 范阳王绍义 西河王绍仁 陇西王绍廉 ◎孝昭六王 乐陵王百年 始平王彦德 城阳王彦
- 《明史》 ◎穆宗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也。母杜康妃。嘉靖十八年二月封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
- 《旧五代史》 天福十二年夏五月乙酉朔,契丹所署大丞相、政事令、东京留守、燕王赵延寿为永康乌裕所絷,既而乌裕召蕃汉臣僚于镇州牙署,矫其主遣诏,命乌裕
评论
发表评论
- 今古河山无定据。
-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一·天文》
-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 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 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 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房玄龄《晋书·载记·第十四章》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庄子·外篇·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