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11-17 10:00:16
课文《郑和远航》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前言】
《郑和远航》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雪孩子》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学要求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2?正确
- 课文《神奇的耳朵》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神奇的耳朵》中,两只可爱的小白兔,用爱观察自然,用心倾听自然,便有一
- 课文《小兔还桃》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懂得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2、能说问话,学会使用“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 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走到
- 课文《大江保卫战》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
- 课文《爱美的花猫和刺猬》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观察,发挥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有条理,内容有
- 课文《谁打碎了花瓶》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
- 课文《红蜡烛》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只猴子从山上跑到村边来玩儿,捡到了一个红色的像花炮一样的东西。猴子小心翼翼地
- 课文《对联》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五谷丰登稻米香六畜兴旺牛羊壮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
- 课文《花草树木的变化》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2、训练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
- 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 课文《写话》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仔细观察图画,按一定的顺序说出画面内容。2.能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学下来。
- 课文《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出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山村。村里小溪纵横,溪边长满了花草树木。
- 课文《诸葛亮和小皮匠》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⒈借助拼音认读本课“卖、店、而、沉、救、命、失、珍、贵”等9个生字
- 课文《鲜花和星星》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到了晚上,
- 课文《小花鹿卖空气》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鹿、深、楼、汽、痒、呼、吸、喘、专、店”
- 课文《所见》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教材简说】《所见》是清代诗人袁
- 课文《香甜的杏儿》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强强家的大杏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强强和奶奶拿着竹竿,把杏儿打下来。馋
- 课文《特殊的考试》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动物电视台要招聘一名主持人,主持“小小卫生员”节目。小熊围上洁净的围巾来了
- 课文《再别康桥》出自高一语文必修一,其原文如下:【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