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8-13 21:20:45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教材简说】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以上两条线索十分清晰。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很宽敞,孔隙较窄小,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内洞一团漆黑”,靠“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才看清楚洞内的景物:首先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点名双龙洞名称的来历;其次是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最后通过比较,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如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地写出窄小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作些调查,学生有没有见过溶洞,对溶洞有些什么了解等。
2.课始,让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师生之间相互补充,与此同时借机教学“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然后揭示课题,对课文略作介绍。
3.本文生字较多,可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出疑难,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5.在深入研读时,要求学生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6.学生读懂课文以后,可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提供一句写景物某一特点的句子,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7.为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介绍一次旅游观光的亲身经历,或介绍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溶洞,给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内洞配上插图等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迟到》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当我上一年级
- 课文《爱发脾气的孩子》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个男孩儿,脾气很不好,不管遇(yù)到什么事,稍(shāo)有不顺心,
- 课文《咕咚来了》出自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湖边有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木瓜。一个木瓜熟了,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溅起了白
- 课文《小山羊和小熊》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个冬天的夜晚,北风呼呼地刮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小山羊路过小熊的
- 课文《一路花香》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
- 课文《小猴子下山》出自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 课文《我爱这土地》出自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本,其原文如下:【原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
- 课文《一分钟》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 课文《羚羊木雕》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
- 课文《被压扁的沙子》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
- 课文《龙龙的梦》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
- 课文《父亲和鸟》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童年的时候,一天清晨,父亲带着我从一片树林边走
- 课文《黄山云海》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多少次,从画卷中见到那苍劲盘曲的黄山松;多少次,从相册中看到那姿态万千的黄山
- 课文《雨后春笋》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
- 课文《幸福是什么》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从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
- 课文《舌头的秘密》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动物的舌头,千奇百怪。猫的舌头上有肉刺,能像梳子那样梳理自己身上的毛。大热
- 课文《自选商场》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学要求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巾、牙、尺、毛”4个字。认识1个偏旁“”。2?
- 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出自高一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
- 课文《祖国山水多美丽》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快。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
- 课文《小桥流水人家》出自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