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辨奸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16:26:36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①,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②。而贤者③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④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⑤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⑥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⑦,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⑧世,非德宗⑨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注释
①静者:指能够冷静地观察周围事物而做出合理结论的贤人。
②天地阴阳之事:指自然现象。古人认为自然界有阴阳二气,二气交互发生作用,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自然变化。
③贤者:旧说以为是影射欧阳修。据史书记载,曾巩曾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的文章,欧阳修大加赞赏,并帮助王安石考取了进士。
④山巨源:山涛(205—283),字巨源,晋初人,任吏部尚书,为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他喜好评论人物,对王衍的评价不高。王衍(256—311):字夷甫,晋初人,任尚书令、太尉。衍有盛才,常自比子贡。当时晋室诸王擅权,他周旋于诸王间,唯求自全之计,后死于战乱之中。
⑤郭汾阳:即郭子仪(697—781),唐华州(今属陕西)人,累官至太尉、中书令,曾平定安史之乱,破吐蕃,以一身系国家安危者二十年,后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卢杞:字子良,唐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人,唐德宗时任宰相,搜刮民财,排斥异己。杞相貌丑陋,好口辩。后被贬职死于外地。
⑥忮(zhì):嫉恨。
⑦惠帝:晋惠帝(290—306在位),晋开国君主司马炎之子,以痴呆闻名。他在位时不理朝政,大权旁落,终导致“八王之乱”,晋室随之衰败。
⑧眩(xuàn):通“炫”,惑乱。
⑨德宗:唐德宗(780—805在位),唐代晚期的庸君,他削去郭子仪的兵权,重用卢杞,导致朝政紊乱。
1.指出文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鲜不为大奸慝/鲜:少
B.而济其未形之患/形:形成
C.身履夷、齐之行/履:踩踏
D.犹将举而用之/举:举荐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B.其祸岂可胜言哉/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乃能见微而知著/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二公之料二子/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本文的中心是“辨奸”,作者认为辨认奸佞之徒的标准是什么?
4.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2)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3)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参考答案
1.C
2.B
4.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5.(1)是使晋无惠帝 假如晋朝没有晋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的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
(2)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将是必然而没有疑问的,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得上的了。
(3)假使不是这样的,(他受到了重用)天下将要遭受到他的祸害,而我会获得能见微知著、察言识人的美名,那就太可悲了。
译文
事情的发展必定会有一定的结局,道理有它原本就该如此的规律。天下只有表现冷静的人,才能从细微之处预见到日后将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月亮周围出现了晕圈预示着将要刮风,房屋的石柱返潮湿润预示着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人事的发展变化,情理和形势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空疏渺茫难以尽知,千变万化而无法预先料到的,怎么能和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即便是贤能的人对此也有所不解。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喜爱和憎恨扰乱了他们的内心,利害关系又影响了他们的行动啊!
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说:“将来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郭汾阳见到卢杞,说:“这个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现在分析一下他们所说的话。其中的道理是可以料想到的。依我看来,王衍之为人,从容貌和谈吐上,确实具备了欺世盗名的条件。但是他不妒忌别人,不贪图钱财,只是随大流。如果晋朝当时没有惠帝这个昏君,当政者即使只是一个中等的君主,就算是有成百上千个王衍这样的人,又怎能扰乱天下呢?卢杞那样的奸诈,确实足以败坏国家。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谈不足以蒙蔽社会,如果不是遇到德宗这样的鄙陋昏庸的君主,又怎能受到重用呢?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所作的预言,也未必完全如此啊!
现在有人嘴里背诵着孔子、老子的话,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和不得志的士人,相互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以为自己是颜渊、孟轲再世,然而他们为人阴险狠毒,和一般人的志趣不同。这是把王衍和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在社会上酿造的祸害还能说得完吗?脸面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本是人之常情。现在他却不是这样,身穿奴仆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蓬乱得像囚犯,表情哭丧着像家里有人去世,却在那里大谈《诗》《书》,这难道说是人的真实的心情吗?凡是办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之辈,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此人借助当世享有盛名之力,来促成他尚未形成气候的祸患。虽然有励精图治的君主,敬重贤才的宰相,也还是会选拔并重用他的。这样,他将成为天下的祸患,是必定无疑的了,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拟的。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勋。”如果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就有些过头了,而此人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谁又能知道祸患会达到上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要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会获取卓有远见的名声,那就太可悲了!
赏析: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见微知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处在于谋篇。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着,又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这就为下文的“今有人”起了铺垫作用。本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倾注全力发泄的部分,将“今有人”的种种表现尽情地加以刻画,一气呵成,有如飞瀑狂泄,其笔锋之犀利,论证之严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在结尾处,作者又留有余地地提出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使人感到作者所持的公允的态度。
作者在批评“有的人”时,把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也作为攻击的口实,未免失之偏颇了。但是,这点微疵并不足以影响本文的成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活板 作者:沈括 原 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
- 送会稽金生序 [明] 宋濂余居京师十余年,四方贤士从余游者众矣,晚得某生之才。余爱之既甚,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无不爱也。今年,某生以其
- 世说新语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
- 梦溪笔谈原文: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
- 褚人获原文: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不平,讼于管。公令人取店
- 沈周原文:介夫者,姓疏名介。介为人茂躯干,濯秀可爱,有介然于世者。其先居赵魏之郊,从树艺以生,子孙甚衍盛,至介始徙宋。久之,由司城子罕以见宋
- 《北史陆俟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至上党太守、关内侯。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太武征赫连
- 乌鸦与蜀鸡文言文翻译导语:乌鸦与蜀鸡的故事告诉我们,狡猾隐蔽的敌人不仅像凶残露骨的敌人一样可恨,而且更难防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乌鸦与
-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
- 旧唐书原文: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李)道玄之后,故相(李)逢吉之侄曾孙。父(李)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
- 拙效传(明)袁宏道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
-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2、径须沽取对君酌3、耶娘妻子走相送4、禾生陇亩无东西二、古今异义1、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2、禾生陇
- 明史原文: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
- 五年级文言文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一天,李白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准备送送他。李白把孟浩然带到黄鹤楼。他们一起饮酒作诗,交
-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后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
- 苏洵原文: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与突破之《郑板桥知潍县》郑板桥知潍县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
-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
- 北人食菱文言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
- 率妻子的文言文翻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桃花源记中的一句,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率妻子的文言文翻译!率妻子的文言文翻译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