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政事堂_政事堂介绍_政事堂历史知识_政事堂历史词典

政事堂

历史知识

政事堂怎么写好看:

政事堂怎么写好看

政事堂历史词典解释

名。唐代宰相“共议国政”之所,即中央政府最高议政决策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承受皇帝旨意,提供决策,颁发诏令。唐初,为真宰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之所,非三省长官不得入。后以他官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副相,分三省长官之权,皆可入政事堂议政。高祖武德年间,常于门下省议事,至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前后,魏征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房玄龄起复授左仆射知门下省事,始名政事堂,并成为制度。睿宗文明元年(684),中书令裴炎迁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中书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以主众务,制度始备,总中书、门下二省职权,佐天子统大政。初以中书令为秉笔宰相,即首相,称执笔,或称执政事笔。后改为轮值,或一人知十日,或一人直一日。有会则为执行主席,无会则为值班宰相,处理日常公务、承帝旨。凡皇帝命令,须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政事印方可颁行生效。后由翰林学士掌制诰,可不经政事堂直接颁下。懿宗时,“宰相、枢,共参国政”。此后,枢密进一步分割政事堂之权。五代后期,枢密院成为与政事堂并立的宰相机构。宋代政事堂又称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并称“二府”。元丰改制,以尚书省都堂为政事堂。清末宣统三年(1911)责任内阁亦置,为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国务大臣议政之所,清亡废。

词语分解:

  • 政事堂的解释 唐 宋 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 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 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 元丰 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太祖 登 正阳门 ,望城中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
  • 政事的解释 政府施政的事务过问政事
  • 堂的字典解释 堂 táng 正房,高大的房子:堂屋

历史知识推荐:

刑罚名目。同“矺”。死刑之一种,即分尸。先秦时代即有此酷刑,秦以后列入刑条。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甲谋遣乙盗杀6*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何论?当磔。”史记·李斯列传:“十公主矺死于杜。”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政事堂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政事堂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