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子部>> 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九

卷十九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黄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
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
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
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
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
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
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
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
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
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
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
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
直,三合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
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
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
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
而变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
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
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
斯皆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
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
终时,可得闻乎?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
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帝曰:善言始者,
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
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
闻之。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
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
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
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
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
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帝曰:光乎哉道!明乎
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
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
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
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
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
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
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
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
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
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
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
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
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
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
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
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
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
也。
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
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
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
远可知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
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
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
火胜则地固矣。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
《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
所在,期于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
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
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曰:东方生
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
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
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
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
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
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
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
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
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
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
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
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
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
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
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
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
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五气更
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
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
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
于畏也。帝曰:善。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
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必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
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
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
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
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
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
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
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
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
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
何?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帝曰:善。请言其应。岐伯
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
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
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
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yin6*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
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
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帝曰:土
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
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
曰天符。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乙天符之会也。
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
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
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
积盈百刻而成日也。
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
之亦异也。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治于子,子甲相合,命
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岐伯曰:
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
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
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
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乙丑
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
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
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
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
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
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
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
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
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
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
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liu6*四,天之
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帝曰:愿闻其
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
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
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
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
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
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
也。
帝曰:何为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
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间乎?岐伯曰:气有胜复,
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
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
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
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
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岐
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
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
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帝曰:善。有不生不
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
上一篇:卷十八
下一篇:卷二十
目录:黄帝内经素问

猜你喜欢:

  • 《晋书》 ◎阮籍(兄子咸 咸子瞻 瞻弟孚 从子修 族弟放 放弟裕) 嵇康 向秀 刘伶 谢鲲 胡毋辅之(子谦之) 毕卓
  • 《清史稿》 ○江忠源(弟忠济 族弟忠信) 罗泽南 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宁人。道光十七年举人。究心经世之学,伉爽尚义。公车入京,初谒曾
  • 《贞观政要》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於人,利於棺售故耳。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
  • 《简爱》    不眠之夜的第二天,我既想见又怕见罗切斯特先生.想重新听到他声音,却害怕遇上他的目光.上午前半晌我不时地
  • 《北史》 ○魏收 魏长贤 魏季景(子澹) 魏兰根(族子恺)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人也。自序:汉初魏无知封高良侯,子均
  • 《复活》    "嗯,来吧,我听候吩咐.要抽烟吗?等一下,我们别把这地方弄脏了."玛斯连尼科夫说着
  • 《菜根谭》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
  • 《菜根谭》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
  • 《裴注三国志》 ◎后主传第三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
  • 《欧阳修集》 【与十四弟〈焕,字大明〉七通】 △一〈皇祐二年〉 某启。仕宦多故,久不附书。冬寒,计与诸眷安和。某为太君年老多病,未能一
  • 《贞观政要》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
  • 《醒世恒言》 颠狂弥勒到明州,布袋横拖拄杖头。饶你化身千百亿,一身还有一身愁。 话说东京汴梁城开封府,有个万万贯的财主员外,姓张,排行第一,
  • 《苏轼集》 ◎奏议四首 【议学校贡举状】 熙宁四年正月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苏轼状奏:准敕讲求学校贡举利害,令臣等各具议状闻奏者。
  • 《菜根谭》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
  • 《安娜·卡列尼娜》    基蒂特别高兴有机会能和她丈夫单独呆在一起,因为她注意到在他走进凉台,问她们在说什么,却没有得到回答的时
  • 《南齐书》 ◎薛渊 戴僧静 桓康(尹略) 焦度 曹虎 薛渊,河东汾阴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从子。本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安都以彭城降
  • 《汉书》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
  • 《清史稿》 ◎职官五(内务府) 内务府(行宫园囿、御船处等、官学、武英殿修书处) 上驷院 武备院奉宸苑 盛京内务府 宦官 内
  • 《武林旧事》 ○故都宫殿 门: 丽正(南门) 和宁(北门) 东华(东门) 西华(西门) 苑东 苑西
  • 《清史稿》 ○雷正绾 陶茂林 曹克忠 胡中和(何胜必 萧庆高 杨复东) 周达武李辉武 唐友耕 雷正绾,字伟堂,四川中江人。由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