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子部>> 论衡(第2页)全部章节 (共86篇)

论衡(第2页):

  •   【题解】  传书上认为,恶人有过错,一定要遭到天地鬼神降灾祸的惩罚,王充则认为它是“虚而无验”的欺人之谈,所以把篇名称为“祸虚”。  子夏眼睛瞎了,传书上说是“天罚有过”之人。王充运用逻辑推理逐一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义在驳斥龙是神物会升天的虚妄说法,故篇名为“龙虚”。汉代盛行龙是神物,雷电击断树木,劈坏房屋,是天来取龙上天的说法。王充一面运用逻辑推理,一面引用史书,驳斥了这种虚假的说法。他指出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中王充驳斥了把打雷说成是上天发怒,有意惩罚暗中犯有过错的人,这一毫无事实根据的说法,故篇名叫“雷虚”。  王充认为,雷是一种火,因为被雷打死的人,头发胡子被烧焦,皮肤被烤煳,尸体上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王充在本篇中,驳斥了“道家”(秦汉方士)和“儒书”上“得道仙去”,“度世(成仙)不死”的谬论,故篇名曰“道虚”。  道家有许多得道成仙的故事,儒书上又大加渲染,致使广为流传。王充不同意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王充在本篇批判了汉儒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解说的夸张不实之辞,故篇名称为“语增”。  在篇中,他分别对七种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虚增之语”进行驳斥。  他指出,周武王不如汉高祖,秦二世比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王充列举十六个事例,指责了“儒书”中浮夸不实之辞,“言众必言千数,言少则言无一”,故称篇名曰“儒增”。  像“儒书”宣扬尧、舜及周初“一人不刑”,“刑错(措)不用”。王充就举出尧、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作者在本篇中,举出儒家经典六艺中歪曲历史,夸大事实的例子,进行驳斥,故称之为“艺增”。  王充从《诗经》、《尚书》、《周易》、《论语》中举出八个事例,指出社会上一般人“增过其实”、“失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这是一篇非难孔子的论文,故篇名定为《问孔》。  东汉时,儒家思想进一步被神化,孔子被捧为圣人、神人。社会上“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王充虽认为孔子博学多识,道德高尚,却又认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王充指责了韩非“明法尚功”的思想,所以把篇名称作“非韩”。  韩非主张“明法尚功”,强调“耕战”,于是非儒,把儒生比成蛀虫。  王充认为,法度固然重要,礼义更为重要,儒生是维护礼义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是王充讥刺孟子的,所以篇名叫“刺孟”。  王充以记载孟子言行的《孟子》为靶子,抓住其中孟子言行不一,前后矛盾,答非所问,阴阳两面,无理狡辩的地方,逐一进行揭露和驳斥。例如针对孟子“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名叫“谈天”,实际上是谈天地。  儒者认为“天,气也,故其去人不远。人有是非,阴为德害(暗中做了好事或坏事),天辄知之,又辄应之”。天是有意志能赏罚的。王充则指出:“天地,含气之自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名“说日”,实际上是谈天体运行问题,涉及到对天地星月云雨的看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王充的宇宙观。  两汉时期,有三种天体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王充对这三种天体说都进行了责难。他认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通过问答形式,回答了有关佞人,特别是如何识别佞人的诸多问题,故篇名曰“答佞”。王充认为佞人是些为了个人名利、玩弄权术、搞阴谋诡计的人。他们有为身为己、权欲熏心、迎合上意、阿谀奉承、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主要谈了怎样来衡量儒生与文吏才能的高下,故篇名称之为“程材”。儒生,是指研习五经的读书人;文吏,是指熟习政务的一般官吏。  当时的人看见文吏处境顺利,飞黄腾达,儒生沉沦,不得志,就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是对儒生与文吏在学问和知识方面的衡量,故篇名称之为“量知”。王充认为儒生身怀节义有学问,懂经学,通先王之道,知晓政治,敢于直谏,有文采;而文吏“好为奸”,“贪爵禄”,没有学问,腹中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篇名叫“谢短”,就是把“文吏”与“儒生”的短处告诉人们。  在当时,儒生“自谓通大道(先王之道)”,“能说一经”,看不起文吏;而文吏“自谓知官事,晓薄书”,也瞧不起儒生。王充则认为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是论述如何考察和发挥人的能力,故篇名称为“效力”。  王充认为,真正有能力的,不是能说一经的儒生,也不是会处理公文的文吏,而是胸怀先王之道,懂得各家学说,博览古今,下笔万言的文儒。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题为“别通”,旨在如何识别“通人”。  所谓“通人”,就是《效力篇》中提到的“文儒”。王充认为,知识是财富。知识越多,财富就越多。所以“富人不如儒生,儒生不如通人。”通人知识渊博,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谈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超等奇才,故篇名曰“超奇”。  王充把儒分为四等: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他说,能讲解一经的是儒生;能博览古今的是通人;能摘引传书,写报告,提建议,作传记的是
    作者:东汉·王充
  •   【题解】  本篇作者陈述了“贤儒”长期滞留不被提拔、重用的原因,故篇名“状留”。王充认为,由于“贤儒”遵循礼义,修养身心,遵守节操,集中精力研究先王之道,半生都在做学问,没有贪图做官的心,所以长期
    作者:东汉·王充
手机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